時間的妙筆,在蚌埠這座淮畔之城勾勒出令人驚嘆的軌跡。
商業航天是人類征途的星辰大海,更是產業發展的深邃藍海。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商業航天首次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身份亮相,今年商業航天再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9年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落戶,到如今產業集群聚勢成峰,蚌埠以從仰望星空到筑夢蒼穹的飛躍,追求從參與者到領跑者的身份轉換。向天求索的敬畏與渴望,在這一刻變得具象且可觸可感。
而今,瞄準打造超200億規模的產業集群目標,蚌埠正以夢為馬、向天圖強,聚焦商業航天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長三角商業航天產業新高地,以“蚌埠速度”大步邁向“摘星攬月”的壯闊新征程。
錨定太空賽道 共踏問天新征途
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中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在兩千多公里以外的蚌埠大洪山火箭發動機試驗場,隨著發動機開啟點火,橙紅色的火球從火箭發動機噴口涌出,幾秒后收束成一道筆直的藍色射流,將周圍空氣扭曲成液態般的波紋。
這是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正在進行的火箭發動機測試現場。此次試車的為一批即將交付的“龍云”液氧甲烷發動機,通過校準性試車對發動機各項技術進行成功驗證,為發動機的高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作為蚌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第一粒種子”,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落戶蚌埠,是一家具備液體火箭發動機從設計、生產、裝配、試驗到發射場測試全鏈條研制經驗和工作經歷的公司。在蚌落地生根壯大,企業已成長為商業航天動力領域的頭部企業,也是國內唯一掌握火炬點火、多次啟動、深度推力調節技術的商業火箭動力公司。
聚企成鏈,聚鏈成群。蚌埠市緊抓國家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堅持項目招引、企業培育、園區建設“齊頭并進”,通過產業聚鏈、創新賦能、要素筑基等舉措,推動商業航天產業實現從“點滴星火”到“燎原之勢”的跨越式發展,現已集聚九州云箭、凌空科技、深藍航天等一批重點企業,共同踏上問天新征途。
六年前播撒下的種子,正迎來產業的裂變時刻。截至目前,蚌埠市已累計簽約16家商業航天企業,協議總投資55.2億元。產業鏈上已有規模以上企業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
發展的向心力就像催化劑,激活了更多力量走向“星辰大海”的鏈式反應。當下,蚌埠正緊繞火箭鏈、衛星鏈、服務鏈“三鏈”融合發展,不斷構建“箭、星、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聚焦火箭衛星總裝、液體火箭發動機、航天材料等運載工具,以及動力系統、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等領域,全力打造長三角有重要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產業制造中心。
激活航天基因 重塑發展新版圖
曾經“高冷”的航天產業,為什么選擇了蚌埠?
蚌埠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城市,這里誕生了全省第一臺空氣壓縮機、第一塊手表、第一輛自行車、第一臺冰箱……“蚌埠五大機”的輝煌在這里書寫。
蚌埠與航空航天事業有著不解之緣,匯集了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中電科40/41所等相關國家級大院大所,從“嫦娥”奔月到“神舟”飛天,再到“天宮”遨游,背后都有“蚌埠智造”的貢獻。蚌埠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發展商業航天時機已至、恰逢其時。
強大的稟賦優勢和堅定的戰略定位高度耦合,造就了如今冉冉升空的蚌埠商業航天產業。
從“蚌埠五大機”到火箭發動機,新時代的產業巨輪已經啟航。當下,蚌埠市正全力構建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將商業航天作為全市打造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與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產業等一體推進,明晰的產業版圖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強力支撐。
錨定商業航天新賽道,一場爭分奪秒的太空競跑在珠城大地鋪展開來。
2019年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九州云箭落戶,2020年大洪山火箭發動機試驗場建成投用,2023年5月正式發布蚌埠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規劃,2023年8月8日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開建,2024年底產業園主樓封頂,2025年九州云箭、凌空科技、深藍航天、星河動力、橢圓時空、易科奇等項目將陸續進駐園區,逐步運營投產。
一個接一個的“高光”時刻,進一步堅定了蚌埠市以商業航天產業為牽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和信心。
快馬加鞭,蹄疾步穩。追逐新質生產力的征程上,一刻都不能等。蚌埠前瞻性謀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規劃,以強大頂層設計鑄就“航天硬核”,按照“1+4+N”布局,未來將建設1個商業航天科技創新中心,4個基地即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衛星制造基地、可回收商業航天飛行器總裝基地、新材料生產基地,N個商業航天產業融合平臺和應用場景。預計2025年至2028年,商業航天產業園及大洪山商業航天公共測試中心全面落成并投產應用,到2035年成為長三角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生產制造基地。
多維平臺賦能 鍛造產業新地標
潮涌淮畔,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內激蕩著昂揚向上的澎湃動能。作為產業園內第一家入駐投產的企業,深藍太空航天科技(蚌埠)有限公司正在加足馬力生產,對一款可回收一子級薄壁不銹鋼充液成型貯箱進行焊接組裝。該公司通過對“星云”系列運載火箭一子級的垂直回收和重復使用,助力大幅提升人類進入太空的能力、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
“企業對于廠房的空間要求比較高,蚌埠市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為我們定制個性化廠房,提供全流程服務,讓企業落地后就可以專心致力于生產和研發。”深藍太空航天科技(蚌埠)有限公司蚌埠基地負責人劉明亮說。
翻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圖譜,“1+4+N”空間布局漸次成型。占地648畝的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建設基本完成,科技創新中心主體封頂,定制化廠房接連交付,產業園即將開園運營。大洪山綜合試驗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將填補區域航天測試空白。
蚌埠不斷強化要素保障,聚焦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四大產業基地及多元應用場景平臺,加快形成“研發—制造—測試—應用”閉環生態。以“大院大所+‘鏈主’企業+專項基金”的三維驅動模式,構建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矩陣,加大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力度。通過設立“親商助企”服務專班,構建“鏈條招商+基金投資+人才引育”三位一體服務體系,積極搭建校企合作、銀企合作、社企合作等平臺,不斷提升商業航天品牌影響力。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基金的撬動作用,安徽新蚌禹啟航星箭創業投資基金、安徽省新一代信創產業基金、高端制造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等一批基金落地,全力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安徽新蚌禹啟航星箭創業投資基金作為蚌埠市聚焦商業航天領域的專項產業基金,總規模10億元,重點布局商業航天產業鏈核心環節,涵蓋衛星制造、運載火箭、測控通信及下游應用服務等領域。目前已完成橢圓時空、易科奇等首批2個項目投資,投資金額合計1.05億元,并促成橢圓時空、易科奇在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簽約落地。
星河漫漫,曙光在前。蚌埠毫不掩飾自己在商業航天產業新賽道的雄心。瞄準建設超200億規模的產業集群,蚌埠將持續深挖創新潛能、加速構建產業生態,讓更多“蚌埠智造”刺破蒼穹,努力在浩瀚宇宙中鐫刻中國商業航天的蚌埠坐標。(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