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
大美黃山,迎客天下,離不開山上一群工作人員的常年駐守。在他們之中,不乏愛好攝影的人,利用業(yè)余時間,蹲守黃山奇觀,逐漸修煉成了拍攝黃山的“攝影大師”。
拍下迎客松的“影像日記”
胡曉春(守松人)
3月 春之迎客松快門速度1/80 光圈F/5.6
6月 夏之迎客松快門速度1/1250 光圈F/5.6
11月 秋之迎客松 快門速度1/1250 光圈F/5.6
12月 冬之迎客松 快門速度1/500 光圈F/5.6
12月21日,受到寒潮影響,黃山持續(xù)低溫。胡曉春拿上望遠鏡,走出值班室,緊了緊外套,加密了對迎客松的巡查頻次。確認一切正常之后,他提筆記下一段日記。
作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曉春記了13年《迎客松日記》,寫下超過140萬字。而作為一個攝影人,他還有一個計劃:每天給迎客松拍張照片,從而留下一份“影像日記”。
“每拍一次迎客松,拍它如何迎接日出日落、經歷寒來暑往,其實就是在為歷史留份底稿。”翻動著電腦里的照片,胡曉春有感而發(fā)。
“中國好人”胡曉春今年43歲,在黃山工作17年,其中13年都在守松。因此,迎客松,成了他的攝影作品當之無愧的絕對主角。
橫著拍、豎著拍,晴天拍、雨雪拍,胡曉春不僅自己拍,還不時幫著游客拍。有時他剛剛工作結束,站在護欄旁邊,會被游客拍拍肩膀,請他幫忙拍張照片。每到這時,胡曉春都會爽快地接下相機。
“能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的旅途不留遺憾,何樂而不為呢?”最近,胡曉春還做起迎客松的講解員,義務給前來研學的學生,講解關于迎客松的知識,有時他會拿出手機里的歷史照片,作為輔助講解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