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也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今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堅持帶著感情做好依申請公開答復,從源頭上化解因信息不對稱、宣傳不到位、溝通不及時造成的信訪矛盾。1月至5月,省發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各類意見建議等辦件即時響應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100%。
王先生是蕪湖市南陵縣的居民,希望能給家里老人家的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光伏發電增加一些收入。但在具體辦理過程中,對南陵縣落實《安徽省能源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分布式光伏規范有序發展的通知》有關工作流程存在疑惑,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方式表達了訴求。省發展改革委主動聯系王先生,了解具體情況,積極幫助對接南陵縣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安裝問題。并告知王先生信訪、投訴、舉報、依申請公開等區別和規范程序。王先生高興地說:“太感謝了,家里老人家這下安心了,我們之前不懂用什么渠道合適,不過找你們就對了!”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感受最深。省發展改革委在辦理依申請公開答復過程中,提出真心精心細心熱心“四心工作法”。
真心溝通對接,詳細了解申請人的需求和意圖,從申請人的角度換位思考,第一時間滿足申請人的政府信息需求。精心把控質量,重點把握法律依據的準確性、內容的全面性、表述的清晰性,讓群眾看得清、聽得懂。細心保密審查,對不予公開的,及時做好解釋答復工作,消除誤解,爭取申請人的理解和支持。熱心做好答復,對不是省發展改革委公開職責的,積極幫助聯系相關職能部門,牽好線搭好橋,確保件件有回應。答復完畢并不是工作的終點,服務群眾才是依申請公開答復的最終目的。回訪機制的建立,又進一步拉進了和群眾的距離。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逐漸增強,獲取政府信息的意愿也逐步提升,而且希望政府公開信息的范圍越來越廣,內容越來越多。
“近年來,向我們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近三年年均150多件,內容涵蓋發展規劃、投資計劃、重點項目、基金預決算、軌道交通、價格收費、大中專畢業生計劃分配等領域,以及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等非省發展改革委公開職責范疇的事項。”省發展改革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今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信訪量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