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提出重要要求,為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汽車產業是安徽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的緊迫感使命感,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一步提速,全產業鏈布局進一步夯實,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集群化效應進一步彰顯,在全省上下奮力營造打造汽車“首位產業”的良好氛圍,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盡快邁上萬億級新臺階。
堅持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
靳 靖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強調“我們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要做汽車強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作出“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的決策部署,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明確了總體要求、戰略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動員全省上下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重大機遇,在新的起點上下好先手棋、勇闖快車道、跑出加速度,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多元發展目標的戰略交匯點,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是搶占科技產業制高點、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抉擇
任何一個國家如能成為經濟強國,必須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從全球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德國、日本等均是汽車強國,強大的汽車產業是成為經濟強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86年德國誕生了世界第一輛汽車,27年后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1913年美國開發了汽車工業第一條流水線,32年后經濟總量登上占世界比重達56%的頂峰;1980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國,7年后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第二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制造業國家。這130多年的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歷程,其軌跡從西歐到北美再到東亞不斷演進,每一輪的躍遷都催生了新的汽車大國、經濟大國。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重塑,新能源汽車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成為發展的主流趨勢,技術研發能不能占領制高點成為競爭的焦點,特斯拉引領汽車電動智能革命,比亞迪奪得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國內外主流車企均提出純電動汽車戰略目標,產業加快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機遇窗口就是發展風口,必須把準大勢、搶占先機,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經濟強勁的增長點,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是增強內生動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的重要抓手
汽車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市場規模大,一頭連著供給、一頭連著需求,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據測算,增加1萬元汽車消費,可形成2.86萬元總產出,創造8000多元國內生產總值。我國汽車工業歷經70年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模仿到創新、從合資到自主的歷史性跨越,已連續14年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國,連續8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位,今年首次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一個區域工業化水平、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我國經濟大省往往都是汽車大省。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國內需求不足,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汽車產業是制造業主戰場,汽車消費是大宗消費,對于提振內需消費、穩住經濟大盤至關重要。從生產端看,汽車產業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高,直接關聯鋼鐵、能源、機械、化工、電子、物流、金融等眾多上下游產業,賦能帶動作用突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我省同比增長42.6%、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0.6%。從消費端看,我國汽車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10%,千人汽車保有量2021年為213輛,發達國家一般為500輛至800輛,我國汽車市場增量空間巨大。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4.1%,我省同比增長83.6%,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消費的關鍵增量。
新能源汽車是打造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合作重點,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實現“1+3>4”倍增效應的內在要求
現在,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看中國,中國看長三角。《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聚焦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智能汽車等產業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今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提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世界級產業集群。攜手發展新能源汽車,滬蘇浙皖有共識、有基礎、有條件。長三角汽車產業鏈完整,形成了“4小時產業圈”,特斯拉超級工廠建在上海,大眾在德國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科技中心落戶合肥,博世、愛信、大陸等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集團中國總部大多集聚在長三角,我省規上汽車零部件企業超1200家。長三角市場規模巨大,以4%的土地面積集聚了全國17%的人口、創造了國家近1/4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國比重均超40%,我省占長三角比重約20%。長三角出口便利,實現自由貿易試驗區全覆蓋,擁有上海、舟山兩大世界級港口,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54.5%,我省占長三角的比重從一季度的2.2%增至二季度的14.1%。安徽作為長三角的上進生,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這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大機遇。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省優勢產業,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省委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產總值向7萬億元沖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我省是汽車大省,擁有奇瑞、蔚來、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淮、合肥長安、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企業,聚集了國軒高科、中創新航、中鼎集團、大陸輪胎等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今年上半年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三和第四。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必將點燃“七個強省”建設新引擎,有利于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地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基地,加快突破電池、電機、電控“三電”和車規級芯片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開辟經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2022年,蔚來、奇瑞等車企研發投入強度遠高于全省企業平均強度。有利于發揮新興產業聚集地優勢,打造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基地,引領帶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壯大,構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傳統燃油車所需芯片數大約為500顆至600顆,新能源汽車約為1000顆至1200顆,高端車型甚至超2000顆,帶動我省集成電路企業布局建設汽車芯片制造中心。有利于發揮改革開放新高地優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出口基地,擴大出口規模和效益,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全國每4輛出口汽車中就有1輛來自安徽,奇瑞連續20年位居中國品牌出口第一、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170%。有利于發揮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優勢,打造汽車綠色供應鏈基地,推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減排,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據測算,一輛純電動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為22.4噸,比燃油車低43.4%。按照目前我省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萬輛測算,合計減少碳排放近700萬噸,相當于種了5萬棵大樹,對于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一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