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民生訴求,合肥市包河區運用數字手段,創新搭建“大共治”一體化信息平臺,數字賦能讓基層治理更快捷、更高效。
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振徽苑小區 居民 許良秀
現在不漏了 他上次都給我搞好了。
家住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的居民許大姐最近心情挺好的,前段時間,她家陽臺漏水,去樓上說了好幾次都沒有效果,沒想到一張照片把她頭疼的問題就解決了。
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振徽苑小區居民 許良秀
社區推廣的一個小程序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拍了張照片,傳到手機上面,網格員立馬就聯系我了,物業的幾方、樓上的業主到居委會辦公室里面進行協調,他也很積極配合,就給我修好了,挺滿意的。
許大姐所說的小程序叫做“共治包河”,是包河區針對居民訴求專門開發的。她所在的社區人口密集,基層管理服務工作量大,僅靠社區上門入戶、巡查走訪力量有限。為拓寬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在這個小程序上,居民可以隨時上報問題、就地解決。
本臺記者 程晨
這里是包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我身后就是大共治信息平臺,通過“共治包河”小程序上傳的居民訴求和意見都可以接入這個平臺進行統一的受理,實現全過程的智能提醒和跟蹤管理。
為了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提質增效,從去年開始,包河區就設置了“碼上反饋”二維碼,建立“居民有需求掃碼反饋、區級收集分派、街鎮社區領辦處理、小區黨支部及時反饋”的閉環處理機制,確保讓群眾的訴求能夠及時得到解決。同時,為了給群眾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包河區還創新實行了“一樓見”工作法,將社區“兩委”辦公場所搬進居民小區一樓大廳,老百姓生活中的“急難愁盼”下樓就有地方解決,駐地工作人員解決不了的,接入智能化的大共治信息平臺,也能很快得到處理。
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欣園社區桂園小區居民 周云
現在我們是一下樓走兩步就能到網格辦公室了,所以有什么事情跟他們反映,他們也能及時幫我們處理、解決,現在確實是很方便。
合肥市包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人員 龔婷婷
從任何一個渠道來投訴,我們都會給他受理,批轉給街道也好二級部門也好,居民不用自己去找每個部門,提高了工作效率,簡化了流程。
數字賦能基層治理,讓“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矛盾問題就地解決”。2023年,包河區通過大共治信息平臺共收集群眾訴求18萬多件,85.5%得到了有效解決。
合肥市包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 孫莉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從群眾需求和基層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提升網格智慧治理和精細服務水平,讓群眾生活更加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