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自從池黃高鐵通車,周末隨時可以回青陽老家陪爸媽了,就和坐地鐵一樣?!弊罱?,在黃山從事文旅工作的張浩歡欣不已。
在黃山工作4個年頭了,因交通不便,過去他很少在周末回家,如今,他周五下班后就可以搭乘高鐵回老家,僅需半小時。
涵蓋青陽在內的黃山、池州、宣城、安慶4市28 個縣(市、區),正是安徽全新打造的世界級文旅IP——“大黃山”。
“大黃山”打的是整體牌,是一個區域概念,支撐區域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銜接一體高效的現代軌道交通系統。
不難看到,高鐵正深深改變著這一區域:
2015年6月,合福高鐵開通運營,黃山北站啟用,黃山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
2018年12月,杭黃高鐵開通運營,杭州黃山兩座聞名遐邇的旅游城市連在了一起;
2023年底,昌景黃高鐵開通運營,標志著杭昌高鐵全線貫通;
不足十年間,黃山已從只辦理普速旅客乘降業務的旅游城市,一躍成為皖東南高鐵樞紐。4月26日,隨著池黃高鐵開通,黃山全域進入高鐵時代,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聯系更加緊密。
長三角鐵路網尤其是高鐵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志性成就之一。
持續擴容的長三角鐵路版圖,讓長三角區域內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級市實現“市市通動車”,動車組列車實現公交化開行,“1小時至3小時生活圈”夢想變為現實。
“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保障。
發達的交通給“長三角人”的生活帶來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雙城生活”。
從黃山到青陽,高鐵只需半個小時,對張浩來說,就像坐地鐵一樣。當坐高鐵變得和坐地鐵一樣方便、快捷,他們也成為加速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紐帶。
今年,圍繞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聚焦“高質量”“一體化”,長三角鐵路部門持續加強與一市三省統籌協調,共同推進鐵路新線新站項目規劃建設。
再過幾個月,宣績高鐵將建成通車,為“大黃山”地區再添一條高鐵大動脈。
作為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中的骨干線路,宣績高鐵項目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境內,線路起自宣城站,途經寧國,終至績溪北站。
宣績高鐵是途經寧國市的第一條高鐵,并在寧國設寧國南站,宣績高鐵建成后,宣城市所有的縣市區“縣縣通高鐵”。
目前,安徽省在建合寧、合武、合新、宣績高鐵,淮宿蚌、阜淮、巢馬城際,新合肥西站等18個重點鐵路項目,新線里程1379公里,其中高鐵和城際鐵路1170公里,總投資2074億元。
揚馬、寧宣、合池等鐵路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進。預計到2025年,安徽全省鐵路總里程達到6000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000公里左右。
如果要選出今年長三角地區關注度最高的鐵路,滬蘇湖鐵路一定在前列。
作為一條連接上海、江蘇和浙江的鐵路,滬蘇湖雖然全長只有163.8公里,但其中52.2公里江蘇段,全在蘇州吳江境內。這也意味著,吳江將告別沒有高鐵的歷史。
上世紀30、40年代,吳江曾有過一條“蘇嘉鐵路”,但毀于戰火后,鐵路便空白了70多年。
年底,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滬蘇湖高鐵,會正式具備通車條件,產業發達的蘇州南部片區將借勢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加快融入長三角。
與此同時,全國首座“六邊形”立體交通樞紐綜合體也將在吳江亮相。日前,記者走進位于蘇州吳江區的蘇州南站建設現場,打卡了這一“六邊形戰士”。
蘇州南站是滬蘇湖和通蘇嘉甬兩條高鐵“十”字交會樞紐,也是水鄉旅游線和蘇州軌道交通10號線并行45度斜穿的“十”字交會點,樞紐綜合體與國鐵多處交融。該站設計成六邊形的建筑,更大程度利用內部空間。
未來,從這里最快20分鐘即可抵達到上海虹橋站,幾乎實現“同城”。
這對于在上海工作的蘇州吳江人來說,坐高鐵就和地鐵通勤一樣,家成為一個隨時能回的地方。
根據長三角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近1.67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近9200公里,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上海局集團公司管內段全部貫通,支線網絡微循環更加暢通。
長三角城市群將打造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以寧波、溫州、徐州、黃山等城市為節點,以城際鐵路為通道的“多三角、放射狀”城際鐵路網,為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撐。
?。ㄓ浾?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