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近年來,安徽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營商環境“十做到”“十嚴禁”正負面清單,建立政策優惠“免申即享”機制,迭代升級“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推廣政務服務“辦不成事窗口”改革……各政府單位用心用情解決好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優化升級辦事流程,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做好企業和群眾的“店小二”“服務員”。
安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連續數年,新春第一會都以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為主題。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就提出要切實把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等各項工作做到位,在全省上下樹立大抓營商環境建設的鮮明工作導向,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強勁動能。
念好“法治經”營商環境優
法治環境既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區域營商環境優劣的關鍵。
2月18日,甲辰龍年開工首日,一聲汽笛在安徽省派河港內響徹云霄,滿載著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品等貨物的貨船,將從這里出發駛入長江、駛向世界。港口園區警務室內,公安民警潘強正忙碌著為新入職務工人員辦理居住證等證件,通過“網上警企議事群”幫助解決企業開工遇到的困難。
大眾安徽、蔚來汽車、聯寶電子……潘強所在的錦繡派出所,位于“安徽工業第一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3000多家企業,是名副其實的“建在工業園區上的派出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發展,設立22 家駐園區警務室和駐企業警務站,創建12個“網上警企議事群”,聯合企業成立“治安聯防點”“糾紛矛盾化解點”,這些都是錦繡派出所近年來用心用情安商惠企的鮮活舉措。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安全,安徽省暢通政企“直通車”,創新企業家約見政法單位負責人工作機制,建立法院院長與企業家定期座談制度,落實企業家約見檢察長制度,召開“警企懇談會”,升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開展“法律服務進萬企”活動;積極響應“民聲呼應”,依托省委“民聲呼應”平臺,深化涉法涉訴信訪事項攻堅化解專項行動,著力攻堅化解了一批涉企權益保護的信訪積案;滿足跨區域“司法需求”,建立長三角區域涉企執法司法協作機制,與滬蘇浙高院共簽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打造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樣板。
今年三月,安徽省公安廳推出36項舉措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全省公安系統建設規范化涉企犯罪接報案中心,推行涉企刑事案件經濟影響評估機制,使司法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共有16個市級公安機關、62個縣(市、區)級公安機關建立經濟犯罪接報案中心并投入運行。今年,省公安廳決定依托全省已建立的經濟犯罪接報案中心,推進涉企犯罪接報案改革,建設規范化的涉企犯罪接報案中心,實現涉企犯罪案件“一站式”受理。
為堅決防止刑事手段介入經濟糾紛,我省全面開展涉企案件執法司法規范化專項檢查;對企業經營性資產“活封活扣”;簡化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審批流程。同時,全面摸清涉企“掛案”底數,逐一“解剖麻雀”,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堅決撤銷處理,堅決不讓一個企業和企業家“負罪經營”。助力企業信用修復,為主動履行義務或糾正失信行為的企業出具自動履行證明。全面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制度,擴大市場主體受惠面。
深化“放管服”辦事少跑路
安徽打造更為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加快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訴求“一線應答”,落實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動更多惠企政策資金“直通、直達、直享”,讓企業“少跑腿”“零跑腿”。
“2021年前,我愛人把戶口從浙江遷入合肥時,從快遞材料委托家人辦理遷出手續,再到收到材料辦理落戶,整整用了近一周時間。”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入職安徽醫科大學,從事腫瘤相關的基礎研究的徐馬飛回憶,初來乍到事務繁忙,他還盤算著“要不就請假把戶口辦好”。
當他在網上做起了落戶的功課,“看到只需要身份證和原戶口本就能去辦落戶時,最初還有點不敢相信”。他來到蜀山公安戶政中心遞交了申請,很快便接到戶政中心的電話回復,通知前來落戶。在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戶政中心的業務窗口,僅用不到5分鐘,徐馬飛就完成了落戶合肥的全部手續。
據悉,從2021年2月19日起,長三角地區公安機關推出跨省戶口網上遷移便民措施:滬蘇浙皖四地戶籍居民在長三角區域內跨省份遷移戶口時,只需在遷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請辦理即可,免去了原來的來回奔波。徐馬飛也成為“長三角跨省遷戶口”新政實施后落戶安徽的第一人。
不僅戶籍證明,安徽將“證明免交、證照免帶、辦事免跑、政策免申、輕微免罰”的“五免”之城建設經驗持續推廣;1份“信用報告”替代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的“無證明城市”建設在銅陵、黃山、馬鞍山、池州4市試點;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涉企審批一網通辦、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政策兌現直達直享”……全省相繼出臺一項項政策,實實在在地為企業“減負”,為發展“加碼”。
滁州定遠鹽化工業園位于爐橋鎮,距離縣城50公里,園內進駐多家化工企業,有大量化學品的進出需求。定遠縣公安局結合委托下放公安政務審批和服務事項工作機制,在安全監管不松懈的前提下,采取簡化流程、全程網辦、上門服務的辦理新模式,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一次性辦結”。
2月9日,大年三十當天,定遠縣公安局車駕管查驗員專程來到爐橋鹽化園涉劇毒化學品企業,開展了1次集中查驗,對查驗合格的車輛就近發證,同步進行網上審批,現場發放通行證,保障企業春節期間正常生產經營。
據悉,全省公安系統堅持精細服務,推深做實“惠企”舉措,持續加大“放”的力度、審批條件“再降低”,不斷擴大“減”的范圍、審批材料“再精簡”,不斷提升“辦”的質效、審批時限“再壓縮”,不斷增強“服”的溫度、審批服務“再升級”。
安徽加快迭代“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全省通辦”等服務,在全國率先建立落實“走出去”企業人員出入境“綠名單”制度,全省公安設立448個“為企服務專窗”,整合公安涉企業務,對企業一次有10人以上辦證需求的提供“綠色通道”。貨車限行實現“全省通辦”,通過“交管12123”APP核發電子通行碼30余萬個。全面實現貨車電子通行碼“網上辦”,核發電子通行碼30多萬個。合理設定貨車禁限行范圍,在企業、工業園區周邊增設泊位1.1萬個,推動解決“停車難”等問題。
改革“加速度” 為企業“減負”
如何讓惠企政策精準、安全、高效地落到實處?
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安徽省提出“十做到”“十嚴禁”,多措并舉緩解市場主體壓力。在聽取1000多家企業、200余家商協會和基層黨委政府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正負面清單。
正面清單“十做到”,聚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務重點環節,積極回應企業需求和關切,明確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做到、必須做好的重點任務和要求。同時,針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營商環境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劃出“紅線”“底線”,明確了一定不能做、做了要追責的“十條禁令”。
今年1月1日起,安徽省還實施《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常態化對標滬蘇浙、大灣區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制度,省委、省政府每2個月召開一次懇談會面對面解決企業訴求,實施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專項行動。完善民營企業訴求直達機制,分門別類推動問題解決。發揮省“民聲呼應”平臺體系等溝通交流作用,暢通民營企業反映訴求渠道,建立健全民營企業訴求閉環辦理機制。以改革的辦法破解痛點難點堵點,寬領域放開市場準入,降低水電氣等要素價格。
安徽省持續破除影響民營企業平等準入壁壘,清理招標投標領域歧視性規定做法,推動招標投標市場營商環境問題線索征集專欄、日常監管中涉企問題100%整改。建立供電供水供氣企業收費項目清單,規范相關行業收費行為,對確因流動資金緊張、繳費確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3-6個月欠費不停水、不停電、不停氣政策,并免收在此期間產生的滯納金。全省累計惠及經營主體約7萬家,降低用能成本約2.5億元。
此外,為了落實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安徽省財政廳成立了由廳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會同省數據資源局等部門,制定了打通預算管理一體化、涉企系統和“皖企通”數據通道的工作方案,實現了“免申即享”平臺各系統“合龍通車”。
“免申即享”平臺啟用后,企業一鍵登錄,無需填報繁瑣的表格資料,申報材料少了,申報流程簡化了,資金獲取更快了,不用再把時間耗費在跑部門、跑批文上,可以騰出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中,發展信心更足,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提升。
這一舉措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路”,簡化流程,解決惠企政策“高高在上”的問題,企業足不出戶,也不用提交申報信息,就可以享受到惠企政策,既給企業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據悉,安徽省98%稅費優惠政策已全部實現“免申即享”。在升級辦稅方式方面,全省已建立稅費服務運營中心93個,坐席團隊400余人,累計提供互動服務325.9萬次、提供實時在線服務41萬次,最大限度實現稅費業務線上辦理“一次不用跑”。
現在,安徽全省上下正持續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踐諾守信的社會環境,全力營造人人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安徽始終秉持“只要企業有想法、我們就認真想辦法,只要企業有需要、我們就全力服務好”努力為企業在皖發展提供肥沃的成長土壤和充足的陽光雨露。(記者:張毅璞 海報制作: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