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火爆出圈,人工智能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
兩會上,住皖全國政協委員圍繞AI技術的創新應用、產業賦能、倫理規范等議題展開熱議,呼吁加快人工智能與科研、醫療、制造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技術發展的同時兼顧安全與公平,為中國在全球AI競爭中搶占先機、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AI+科研——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
期待AI在基礎研究領域帶來突破性改變
自DeepSeek問世以來,人工智能引發了全民關注,成為推動工作與生活變革的重要工具。然而,AI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亟需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我們期待AI能夠在基礎研究領域帶來突破性改變。
當前,科研中仍存在著過去兩三百年“師徒傳承”的小作坊現象,主要依賴個人智慧與小規模試錯,這種方式效率較低,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盡管工業化已深刻改變了許多領域,但科研領域仍未實現規模化與系統化轉型。AI的到來,為科研模式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契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積極組建團隊,致力于在這一領域開展引領性工作,推動基礎研究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規模化轉型,真正實現科研范式的變革。
AI+醫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連新:
打造適用于醫療領域的專業型AI
如果你經常使用人工智能,可能會發現它提供的建議并不總是準確的,其邏輯思維與人類的思維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當前階段,如何甄別人工智能建議的優劣顯得尤為重要。這要求醫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深厚的醫學積累,從而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為患者做出最終的科學判斷。此外,我們還需要通過人工智能的持續迭代,開發出專門針對醫療系統的AI軟件。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多為通用型,而要打造真正適用于醫療領域的專業型AI,仍需更多時間與努力。這需要全國范圍內的醫護人員與人工智能領域的IT人才通力合作,共同構建這一系統。
我們期待中國能夠涌現更多創新模型,推動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與測試,從而為全球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AI+制造——
全國政協委員、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
AI在聚變領域會發揮很大作用
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焦點,而核聚變作為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開啟全新的可能性。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已成立人工智能中心,致力于推動核聚變技術從研發到運營的全鏈條創新。在核聚變的實際運行中,人工智能將發揮關鍵作用,例如通過大數據構建模型,優化分析,從而提升放電過程的精準度和效率。
為進一步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我們會成立具有安徽特色的聚變人工智能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并組建一家專注于該領域的公司。該項目將聯合科大訊飛、數字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以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核聚變領域的深度應用。這一合作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為核聚變技術的突破與商業化應用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彭旖旎 史睿雯 程昊 海報設計 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