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家住滁州市南譙區沙河鎮新塘新村小區的趙建忠坐在門前,與鄰居嘮起了家常。
“我們這門前原來一下雨就污水橫流,臭味難聞。現在好了,政府重新進行改造,再也不用為下雨發愁了。”談及雨污分流改造前后的變化,趙建忠高興地對記者說。
新塘新村小區始建于2007年,屬于農村安置小區。由于小區當初建設標準不高,下水管道管徑較小且未實施雨污分流,隨著時間推移,排水管道破損堵塞嚴重,加之沿街道門面地勢較為低洼,只要下雨,樓棟就會出現積水問題。不久前的一場暴雨,使得小區再次被淹,趙建忠將此事向上級部門反映。
“我們接到反映后,就立馬安排人員上門核實了。”沙河鎮黨委副書記龐家飛告訴記者,鎮里立即開展研判分析,根據不同區域雨、污水處理問題及居民生活需求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污水治理施工方案。
“改造的核心是群眾工作,居民的意見至關重要。”龐家飛說,鎮里利用共商共治機制,組織人員向群眾和商戶宣傳答疑,并邀請2名村委會代表及3名村民代表參與工程施工監督,提升工程建設品質。
在改造過程中,施工人員聽取大家意見,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等局部環境,一方面截斷居民樓上游管網來水,將小區原排水管作為污水專管;另一方面新建截水蓋板溝和雨水溝,將雨水截留后,通過新建管道接入雨水主管網最終排入溝渠,用最小的干預措施,達到最優的改造效果。最終,沙河鎮對700多米管道進行改造升級,不僅徹底解決原來小區排水系統不完善、雨污合流及污水橫流等問題,還有效提高了市政管網污水收集率。
“通過改造,根治了淹水的‘堵心路’,也暢通了百姓的‘連心路’。”龐家飛說。(記者 羅寶 通訊員 李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