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外部復雜嚴峻形勢和轉型發展艱巨任務,作為傳統資源型城市,淮南錨定‘六個新突破’目標任務,扎實推進‘五大攻堅行動’,奮發進取、爭先創優,美好淮南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1月12日上午,淮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淮南市市長張志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資料圖:淮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2024年,淮南市干字當頭、團結奮斗,為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孕育了強勁動能
這一年,淮南市向上向好發展態勢得到新鞏固。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700億元,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8%以上、居全省前三位;規上制造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等7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資料圖:淮南市現代煤化工園區建設快馬加鞭。
這一年,淮南市產業轉型取得新突破。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新增戰新企業6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6家、創歷史新高。承辦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大會等60余場省級以上重要活動,引進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額增速居全省首位。
這一年,淮南市改革開放打開新局面。盤活國有閑置資源資產17億元,省級以上開發區實現100%標準地供應。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壓縮91.3%,企業服務專區做法全省推廣,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改革入選全國典型案例。閔行·淮南科創產業園實體化運營,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入選全國現代化都市圈培育案例。
資料圖:安徽唐興科技裝備公司生產的盾構機。
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2025年,淮南市打算這樣干
淮南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7.5%。
資料圖: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英汽車公司。
一 擴內需穩增長爭進位
以超常規舉措狠抓政策落實,實施優化為企服務專項行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金融服務發展效能提升行動、招商引資突破行動,著力擴內需穩增長爭進位。搶抓國家加力實施“兩重”“兩新”政策機遇,謀劃更多項目,爭取更多政策資金支持。優化重大項目全周期調度機制,億元以上重點項目新開工270個、續建366個、竣工160個以上。推進制造業投資提質增效,投產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30個以上,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均增長20%以上。加大教育、醫療等領域投入力度,民生領域投資增長10%以上。
二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新質生產力“茁壯成長”,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政產學研金服用”貫通融合,建成投用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高水平打造“安理智谷”。推動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推動“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貫通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0%以上、40%以上。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加快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加快零碳產業園建設。推動未來產業“星火燎原”,謀劃建設低空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干細胞科技產業園。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鍛長補短”,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爭創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三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一資一策”推進閑置國有資產資源盤活利用,強化政府債務風險管控,深入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盤活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9000畝。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新增民營企業1萬家。推動淮南閔行結對合作、合淮同城化發展,新引進滬蘇浙地區億元以上項目165個,加快打造合淮產業走廊,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20家以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對照滬蘇浙,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站集成”,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向“高效辦成每件事”轉變。
資料圖:鳳臺經濟開發區的中環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公司正在生產新型電池片。
四 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促進就業增收,爭創省級創新創業孵化載體7個以上,常態化開展“千企進校園、萬崗進萬家”活動,加快推進“零工驛站”進社區進鄉村,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以上。著力提升教育質量,推動“三名”工程提質擴量,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建設健康淮南,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深化與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合作。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及時落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惠民政策,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資料圖:淮南市新型儲能示范項目水系離子電池聯合實驗室。
目前,淮南市已經形成的產業振興之勢、能級躍升之勢、區位質變之勢、政通人和之勢,為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孕育了強勁動能、積累了有力支撐。
記者: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