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宿產業正成為旅游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現象級業態。在一場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中,越來越多的游客厭倦了裝修標準化、缺乏特色化的星級酒店或快捷酒店,住進當地民宿,“睡在山水間,住進人情里”,享受耳目一新的旅途生活。
黃山市2000多家民宿,涌現300多家精品民宿;民宿年接待超230萬人次,經營收入15億元以上;巢湖東岸四頂山居、畈塘·拾吾社、花田·僑鄉里等一批高端民宿亮相市場,逐步形成了環巢湖民宿集聚區;宿州隱宿等皖北民宿,以高起點、高標準、差異化和好口碑贏得市場客流。
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安徽居民生活水平,不斷互聯互通、拉近時空距離的現代交通網絡,在“一體化”中日益加強和凸顯的“長三角后花園”區位優勢,為安徽民宿產業發展帶來不斷增長的流量。“三山三江二湖”等雄奇秀美的景觀資源,是最好的產業發展依托,附著星羅棋布的古鎮、古村、古民居中的厚重徽文化,為民宿注入靈魂和核心競爭力,在安徽這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青山綠水高“顏值”正通過民宿產業,加快轉化為金山銀山新價值。從選址、設計、運營、營銷、民宿管家等,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加入民宿行業的高品質升級中,享有風景和品質服務成為獨特賣點。
鄉村民宿為鄉村振興、文旅升級提供了重要力量。鄉村民宿連續兩年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被定位為“鄉村新產品新業態”。7月底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加快培育一批“徽字號”精品民宿,助力擦亮安徽文化、生態金名片,讓徽風皖韻成為安徽旅游的鮮明標識。
培育一批“徽字號”精品民宿,不但要營造一個游客可觸、可住、可游的旅游環境,還要從村民和游客的雙重需求出發,努力構建體現濃郁徽風皖韻、宜居宜游宜業的現代化生活環境。民宿投資者、設計者、管理者應當依托安徽省各地古村落、古建筑、農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種特色資源打造民宿,體現新鄉土與舊鄉愁的充分結合。同時,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鄉村首先成為居民幸福家園,嵌入其間的民宿才能成為游客休閑度假樂園。
培育一批“徽字號”精品民宿,應推動民宿從單一的住宿向鄉村綜合體轉型。民宿發展應與當地農業、生態、文創、餐飲娛樂等資源融合,鼓勵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挖掘獨特資源、拓展消費場景、提升服務品質。在多姿多彩的體育、研學、休閑、康養等新型旅游業態中,為游客精心打造一個“山水間有人情味的家”,游客才會用腳投票,推動民宿經濟成為鄉村經濟發展新引擎。
培育一批“徽字號”精品民宿,要為產業發展聚才引智。火爆的民宿行業人才缺口很大。各地盡最大力量留住返鄉農民工、返鄉青年、轉業軍人和回鄉大學生,吸引城市專業人才,加大對民宿人才的教育培訓、技術支持和創業指導服務,讓民宿聚集地成為鄉村人口和資源聚集高地,成為吸引鄉村人才的高地。目前安徽民宿投資還是以外來機構為主,本地投資主體相對較少,投資能力也偏弱。“十四五”期間,各地應盡最大努力優化鄉村營商環境,廣開投融資渠道,引導和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包括鄉村振興基金,投向包括鄉村民宿在內的鄉村旅游,從而盤活更多鄉村沉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