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無人駕駛車輛是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重要研究領域,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專注于無人駕駛相關的研究?這一賽道的前景如何?
王智靈:從2008年起開始逐步聚焦無人駕駛領域,從基礎研究、系統研究到應用研究和產品研究,一直深耕。中科星馳是一家高階智能駕駛科技公司,希望讓“智能汽車走遍萬里山河”。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的集中體現,近年來逐步走向落地,形成了新的生產工具和生產關系,是典型的新質生產力代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前景。
記者:高階智能駕駛與智能駕駛有何區別?為什么要強調“高階”?
王智靈:高階智能駕駛與智能駕駛的主要區別在于對“人”的參與程度的要求,L4及以上的高階智能駕駛要求在人不參與的條件下,實現安全的智能行駛。在水平運輸領域(包括物流和載客),高階智能駕駛要求在給定的生產環境中獨立完成水平運輸任務的能力,這是自動駕駛車輛能否形成有效的生產力的關鍵。
記者: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在商業化上落地上遇到了哪些難題?又是如何破題的?
王智靈:從這些年的行業實踐來看,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在商業化落地上主要有三個難題:適應性難題、經濟性難題和合規性難題。適應性難題,也就是泛化問題,也被稱為長尾問題,是指智能駕駛系統如何魯棒適應環境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隨著深度學習、占據網絡等一系列技術的發展,逐漸走到了可以量產化的程度。經濟性難題,主要在于智能駕駛所需要的底層線控平臺、智能計算單元、智能傳感設備等的價格,隨著產業鏈的發展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例如激光雷達、慣導等,量產化后會有更好的性價比。合規性難題,主要指的法律、法規及地方管理規范、倫理道德等問題,目前我國各省市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大力推進,參與的社會群體越來越多,部分地市已經開始從立法層面進行推動,預期會在發展中解決。
記者: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創新,無人駕駛作為前沿科技,勢必催生新動能,今后,中科星馳將聚焦哪些領域開展科技攻關,以助力安徽發展新質生產力?
王智靈:前沿技術的落地依托于新興的產品和方案,中科星馳將聚焦智能車載、智能車云兩大方向,助力安徽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研發前沿的智能車載產品,如智能駕駛產品、輔助駕駛部件等;另一方面,依托應用場景,如城市園區、港口、礦山等,大力推動車路云協同一體化的智能解決方案的應用,為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供應鏈貢獻力量,為智能駕駛在安徽的本地化配套作出貢獻。(記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