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黄色天使色吧,激情综合网+黄色成人网,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亚洲人午夜射

您當前的位置: 安徽新聞 > 安徽要聞

  • 2023-08-03 17:53
  • 來源: 安徽經濟網
  • 作者:

  這是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在安徽3小時“旅程”——

  合肥瑤海區晶合集成電路,提供芯片、軟件等組成的“大腦”;向東約140公里外的蕪湖,提供作為“心臟”的動力電池;向西200多公里外的在阜南經開區,提供完成“身體”的一體化壓鑄機整車線束、精工中心、電機精密注塑件、輪速線、輪轂軸承……

  在安徽,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3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體現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征的“3小時產業圈”。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安徽堅持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汽車領域聚集,跑出新能源汽車強省建設的加速度。

  產業集聚

  打造新能源產業全省“一張網”

  汽車是體現制造業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而新能源汽車成為我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

  安徽省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建成完整產業體系,產銷量居于全國前列。“3小時產業圈”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的一個縮影。

  近3年來,安徽汽車產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2年全年,全省汽車產量174.7萬輛,同比增長17.4%;新能源汽車產量52.7萬輛,同比增長108%。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總量均居全國第7,產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據統計,安徽鋰電池產業基地64個,其中合肥22個,安慶9個,蕪湖6個,滁州5個,銅陵4個。2022年前三季度,合肥鋰電池產量2508.27萬只,同比增長36.1%。

  安徽在鈉電池上、中、下游均有布局。

  上游端,位于安慶的安徽曙光化工集團生產鈉鹽、硫氰酸鈉等產品,此外安徽曙光化工集團是為全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的氰基化學品生產基地、中國首家《國際氰化物管理規范》認證企業。

  中游端,中科海鈉在安徽阜陽建成了全球首條GWh鈉離子電池生產線,2022年11月產品下線。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鈉電新勢力,中科海鈉是以技術起家,是國際最領先的技術開發團隊之一。

  下游端,主要是汽車主機廠,比如之前亮相的江汽鈉電池汽車“思皓花仙子”,該汽車是與中科海鈉合作研制,在快充狀態下30%-80%電量充電時間保持在15分鐘內,均少于目前市面上車型快充到80%超過30分鐘的時長。該車擁有約為250公里的續航里程,正式走出了鈉電上車“第一步”。

  產業鏈的集聚,延伸到整車制造。

  汽車產業是安徽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近年來,安徽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列入全省大力發展的十大新興產業。記者了解到,為打造好集群、建設好生態,延鏈補鏈強鏈,安徽高位推進,組建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組長”的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建立省領導包保整車生產企業機制;同時,印發指導意見,謀劃了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總施工圖”。

  集聚效應,是汽車產業發展的突出特性。

  奇瑞、江淮、蔚來、比亞迪合肥、合肥長安、大眾安徽、漢馬科技,目前安徽已經擁有7家整車企業,并構架了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三大主導方向的“一鏈三線”戰略布局,具備燃油、純電、混動和氫燃料多種技術路線,涵蓋乘用車、客車及輕、中、重卡系列產品。

  現在,車程3小時范圍內的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既契合產業就近采購原則,能夠大幅縮減零部件運輸成本,也賦予供應系統快速靈活地響應能力,工廠能夠按照生產計劃隨時調配周邊企業零部件。

  “得益于這種產業鏈基礎,以及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的大力協調支持,比亞迪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比亞迪公司華東地區總監陳武軍說。

  在整車龍頭企業帶動下,安徽建立了集整車、發動機、車身、底盤、內外飾、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體系。2022年,安徽擁有規上汽車產業鏈企業1000余家,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

  處于“3小時產業圈”的安徽,動力電池及配套重點企業超過100家,電機、電控、電驅動總成等關鍵零部件領域的領軍企業不斷增加。

  在安徽,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全產業鏈已經形成,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布局全面實施。

  “力爭到2025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27年,成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智車強省’。”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說。

  先進制造

  構建新能源智能化“密碼”

  “3小時產業圈”內的合肥的研發生產基地,聚集超過數十家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規上企業,去年工業產值超億元。

  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車身革命”中,合肥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保隆科技公司合肥的研發生產基地,擺放著企業自主研發的用于汽車上的空氣懸架系統,它可以根據駕駛環境自動控制車身高度、車身傾斜度、調整減震阻力,從而提升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這個系統之前主要由國外供應商生產,用在很多高端車型上,而企業開發出這套系統,讓更多國產企業也能配備上這樣智能化的系統。

  空氣懸架系統結構復雜,需要將空氣彈簧、減震器、傳感器等數百個部件組裝起來,并實現智能化聯動。保隆科技作為我國最早一批走向世界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多年制造經驗讓企業開發空氣懸架系統有著先發優勢。

  按傳統工藝,汽車制造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4個環節,零部件裝配最為復雜耗時。

  頭雁引領,眾雁高飛,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規模不斷提升。

  從整車研發生產銷售到零部件供應,眾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選擇布局安徽。例如,依托大眾安徽建設供應商產業園,37家供應商意向落戶合肥,總投資約70億元;依托蔚來,招引60余家一級供應商落地安徽。

  一批在建重點項目蓄勢待飛。生產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的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一期、生產新能源整車的奇瑞新能源四期、生產動力電池的無為比亞迪項目和國軒高科新站基地等,都將在未來幾年內建成。目前,合肥累計簽約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項目158個,總投資1411億元,產業近地化配套率有效提升。

  “3小時產業圈”的形成,正在有力推動安徽制造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位于潁泉經開區的阜陽隆能科技有限公司,電池生產正忙,記者穿上鞋套、不攜帶任何電子產品,也只能進到車間外的長廊,透過玻璃窗看生產電池的每道工序。

  按計劃,今年底,該企業將形成年產3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能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正越來越高頻地與阜陽的城市印象掛鉤。

  一個個細節,構成先進制造的“密碼”。

  “一塊汽車動力電池包含上百個電芯,要保證性能達標、足夠安全,需要這100個電芯有極高的一致性,我們已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引入質檢環節。”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說。

  汽車行業的大變革時代,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當前汽車行業從硬件芯片,到軟件操作系統的開發,再到數據算力、信息安全建設,產業邊界進一步突破和重構,生態化融合協同已是大勢所趨。“相比發達地區,我省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政策仍顯不足,并且尚無城市進入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省經信廳汽車工業處有關負責人說。

  協作創新

  布局未來安徽科創新“定式”

  當鋰電池產業發展熱火朝天時,安徽已經把目光看得更遠。

  今年5月,總投資100億元的眾鈉能源鈉電池項目在安徽廣德簽約落戶。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是整車中最重要的部件,占整車成本30%到40%。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省安徽,也一直緊跟動力電池發展的最新腳步,發出自己的“鈉”喊。

  5年前,研究中心落戶于這一縣級市,多名院士和研究員帶團隊在此攻關,看重的是“離產業近”,瞄準的是科技成果轉化和前沿技術研發。

  支持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發展,建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大科學裝置;推動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賦能全省新興產業……這是近些年安徽科技創新的特色“定式”。

  “在這里,可以打通產學研。”江汽集團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表示,將持續強化技術創新,構建企業發展源動力,聚焦關鍵領域,每年將銷售收入5%左右作為研發投入,持續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等方面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搶抓發展機遇,為安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作出積極貢獻。

  創新供應鏈,也是“3小時產業圈”的一大優勢。

  “這就對零部件企業響應新需求的速度、同步開發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處在3小時產業集群圈中,對于整車廠和供應商而言,溝通成本、協同設計、測試效率都將獲得改善。”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在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安徽現已形成以國家、省重點創新研發中心、實驗室為平臺支撐,頭部領先的上下游核心企業配套,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發體系。完成了從芯片設計到晶圓制造,再到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全產業鏈布局,合肥更是全國少數幾個擁有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城市之一,產業發展基礎已經形成。

  然而,產業發展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跑得越快,阻力也就越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加速變革、乘勢而上的新發展階段,競爭格局上呈現新勢力不斷進入、行業高度集中的局勢。盡管安徽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已處于領先位置,但是面對前方不可預知的困難和挑戰,仍需要迎面一一破解,方能持續前進。

  行百里者半九十。安徽至少還要從能源體系建設、能源產業布局、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合作方面下功夫,在邁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階段中推動產業持續高質量增長。(安徽經濟報融媒體記者 徐浩)

編輯: 楊楊
推薦閱讀
安徽省人民政府最新通告!


發布于2025-04-16 07:29:26

熱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