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自去年11月《安徽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實施以來,省民政廳會同各相關部門扎實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12月2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副廳長耿學梅就相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建立 省級清單共20項服務
我省省級層面發布《安徽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在國家清單16項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老年人休閑優待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減免、經濟困難老年人就餐補貼等4項基本養老服務項目,一共是20項服務項目。
目前,全省16個市按照要求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合肥、阜陽、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安慶等市,在省級清單20項服務項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將家庭照護服務、老年優待、意外傷害保險、法律服務、老年教育等內容納入本地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困難老年人保障加強 75.4萬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我省加強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28.1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城鄉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1308元/月、1009元/月;75.4萬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平均低保標準分別達到787元/月、759元/月。
2023年我省投入10.5億元資金,為196.8萬80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投入3.18億元資金,為49.1萬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發放2.29億元資金,為15.08萬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護理補貼。
同時,開展失能老年人幫扶行動,支持引導各地公辦養老機構為低收入家庭失能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償集中托養養老服務,2023年新增集中托養低收入家庭失能老年人3281人。
服務供給能力提高 養老床位32.47萬張
在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方面,督促各地按標準配建配置養老服務設施,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作為土地出讓前置條件及與新建城區(居住區)、老城區(已建成居住區)改造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
在養老機構發展方面,全省現有養老機構2533個,床位32.47萬張,機構養老保障能力寬裕,并涌現出一批知名養老服務品牌。在公辦養老機構保障能力方面,以失能照護為主的縣(區域)級特困供養機構實現縣域全覆蓋,評定為一級至二級服務等級的鄉鎮級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為二級至三級服務等級的縣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均達到40%以上。
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方面,合肥、馬鞍山、安慶、銅陵、滁州5市先后入選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地區,已建成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17個、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151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858個,村級服務站(幸福院)6158個。
此外,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全省共有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7792個,累計服務老年人4200萬人次。
明年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不少于100個
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就是解決老年人在家門口養老的需求。今年,我省將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建設納入到50項民生實事,遴選了50家示范性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項目。
2024年計劃在全省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不少于100個。同時研究制定《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建設指引(試行)》,從項目選址、功能區設置、服務功能設置、服務收費、備案辦理、服務規范等方面規范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發展,著力提升嵌入式養老機構的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
1.06億元資金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
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是基本養老服務的剛需群體,“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今年中央財政下達我省資金1.06億元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對入住養老機構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給予救助。在救助對象方面,目前暫定為已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且經評估為完全失能等級并自愿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在救助額度方面,每名符合條件老年人享受的救助額度為入住養老機構實際收費標準扣除老年人已獲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等行政給付后的差額。經評估確定為完全失能等級的,老年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在入住養老機構滿30日后,持養老服務協議和有效繳費憑證,向縣級民政部門申請救助。經審核符合條件的,作出予以救助的決定,同時確定救助金額。救助金從申請對象入住養老機構當月起算,并于次月按月支付到其本人賬戶。(記者 檀美玲 攝影 許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