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大屏上,各種監控畫面正有序切換,安全生產監管情況一目了然,各卡口的通行車輛實現實時跟蹤與管理……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安徽多個化工園區,數智化得到廣泛應用,企業越來越“聰明”,只需要操作鼠標,便可實時了解企業安全應急管理情況,“一網管全園,一屏觀全域,一碼知全局”成為現實,科技賦能全方位提升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水平。
一網通覽,安全問題“管得全、全覆蓋”
在東至化工園區1號卡口,一輛輛危化品運輸車在經過告知、檢查等程序后,被允許放行進入化工園區。
東至化工園區化工企業聚集、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為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保障園區和企業安全,當地爭取了中央財政資金1800萬元,實施了重大安全風險防控項目,累計投資超1億元打造了“一系統兩中心六平臺”智慧平臺2.0版。
智慧平臺系統包括一套“車輛入園預約系統”,危化品車輛入園及停車、普通車輛入園均需提前報備預約,經審核通過后,方可入園。進入廠區的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也須由企業核查承運單位、車輛、人員資質,嚴禁委托無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資質的單位、車輛、人員承運危險化學品。
東至化工園區智慧停車場
同時,園區內還配套建設了智慧停車場,實行“車輛集中停放、風險集中管控、裝卸統一調度”的管理機制,督促危化品車輛到停車場有序停放、按專用線路行駛,園區內部重點區域和路段設置400萬像素槍機 40 個、雙光束主動紅外對射探測器計 25 對、“高空瞭望”系統2個,對危化品車輛隨意停放、超速、超限進行抓拍和報警提醒。
據統計,園區1號卡口每日車流量6000-7000臺次,其中危化品運輸車輛400-500臺次,安全管控有序有效。
一屏盡覽,安全運行“看得清、明得快”
在東至化工園區的安徽華爾泰化工,擁有一個可以縱覽全局的“智慧大腦”——中央智能化控制室,60多名工作人員緊盯電腦屏幕,仔細查看設備運行和安全生產數據變化情況。通過屏幕,可以看到整個廠區的各個生產環節,工作人員可以遠程操控(監測)生產裝置的溫度、壓力、流量的相關參數,實現遠程的數字化賦能。
安徽華爾泰化工的中央控制室
打開安全生產數智化平臺,一幅清晰而詳盡的全景圖展現在眼前,該系統精心將園區風險等級區域的劃分,人員、車輛的精準定位及行駛軌跡,攝像頭分布,消防管網的具體位置、應急預案等關鍵信息,以直觀的方式清晰呈現出來。
此外,該系統還在廠區內設置了大量氣體探頭,就像一雙雙敏銳的眼睛,時刻緊盯生產區域內空氣中易燃、有毒及其它各類氣體的濃度,一旦氣體濃度出現異常波動,接近或達到預警值,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信號。
“這一系統的投入使用,可以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察覺潛在的氣體泄漏風險,迅速采取措施進行處置,將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從事后的緊急處置轉變為事前的有效預防,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安徽華爾泰化工環境健康與安全總監周潤良表示。
安慶曙光化工丙烷罐區
一碼速覽,安全監督“重點管、高效管”
走進安慶曙光化工的丁辛醇生產區會發現,每個裝置上都張貼著一塊感應卡片,巡檢人員只需要用特定的防爆手機貼近掃描,就能獲取該區域的檢查清單,逐一對照檢查。
“把需要巡檢的內容都放在系統里面,巡檢人員知道哪些東西需要重點關注,解決了以前人工巡檢存在的走過場,也掃除了監管的盲區、死角。”安慶煉化曙光丁辛醇化工副經理生產運行部部長桂慶平介紹。
曙光化工共存儲了氰化鉀、甲醇等十多種危險化學品,最大儲量超過10000噸。為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除了使用智能化巡檢,改進生產工藝,企業還投資7400多萬元建設了數字化管理平臺,在各個裝置區布置了1200多個攝像頭和50000多個智能儀表,實時監測溫度、壓力、跑冒滴漏、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等數據和人員位置信息,發現異常自動報警。
東至化工園區
以“智”助“治”,智慧迭代。隨著化工和危化品領域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穩步推進,安徽化工企業依托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安全風險和隱患的主動感知及預警預測預防,提供完善的運營指標和一體化的應急體系,達到實時感知、提前預警、快速反應的響應目標。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已累計投入整治資金超170億元,并爭取2.34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13個化工園區開展安全整治提升。2024年,全省60%的化工園區已達到較低安全風險等級,2025年預計90%的化工園區能達到較低安全風險等級,化工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