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基本消除農村較大面積黑臭水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就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明確部署。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這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穆可發一直以來密切關注的話題。
“近年來,農村水環境持續向好。但一些地方黑臭水體問題仍然存在,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結合走村入戶的所見所聞,穆可發如是說。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針對農村水體點多面廣、污染源頭分布零散等治理難題,穆可發建議,在根據污染成因深入開展溯源調查的基礎上,可多部門聯合,按照內源與外源同治、岸線與水體兼顧、治理與修復結合的路徑,系統謀劃、綜合施治。
同時,穆可發注意到,控源截污雖能短期消除黑臭,但由于農村封閉坑塘和小微河流較多,水體自凈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二次污染。對此,他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定期清淤、監測、保潔等長治長效機制,對黑臭水體形成閉環管護。
此外,穆可發認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要求高、資金需求大,建議中央持續加大相關資金投入、擴大治理試點范圍,對治理任務重、完成任務好的地區給予適當獎補,樹立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
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履職重點,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穆可發表示,他將一如既往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緊盯“急難愁盼”,積極建言獻策,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大家很近,委員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