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中藥材物流是藥品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每年中藥材的物流總量約1700萬噸,其中,大宗中藥材與貴細、毒麻限劇中藥材占80%以上。
建議:
一、建立中藥材戰略儲備基地。建立中藥材戰略儲備基地,逐步在全國七大道地藥材產區和中藥材交易市場建立倉庫進行中藥材戰略儲備。對部分“民生中藥材”適時收儲、放儲,調控市場價格。定期組織相關專家研究確定國家收儲的中藥材品種、規格、數量、價格及庫存輪換等信息,建立儲備中藥材目錄和定點儲備企業名單。
二、狠抓質量標準。推動《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監督實施,支持企業在中藥材主產區建立種苗選育、生態種植和產地加工于一體的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全程把控中藥材質量,支持中藥生產企業自建、共建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將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延伸到中藥材產地。
三、推動動態存儲。采用動態存儲模式,保證藥材定期循環,可探索建立儲備單位輪換機制,科學制定每種藥材存儲條件及年限,隨用隨補。在道地藥材產地、大型中藥材集散地設立動態的中藥材流通質保倉。實施“豐儲欠補”戰略,在中藥材豐收年份加大戰略儲備,規避高價儲備風險。
四、夯實物流基礎。加強中藥材產地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立“干線運輸+區域配送+鐵空”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多式聯運網絡,進一步降低中藥材腐壞率、提升流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