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常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文物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觀賞性。所以去年《黑神話:悟空》有很多取景地都在山西,無形當中也給山西文旅帶來了很好的宣傳效應。”
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感慨于去年橫空出世的爆款游戲《黑神話:悟空》,為山西帶來的“長尾流量”。
2024年,山西省重點監測景區接待游客人次、經營收入分別增長16.9%、11.3%。作為山西游的“必打卡地”之一,云岡石窟“熱上加熱”,參觀人數從2023年的303萬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450萬人次。
“在這樣的客流之下,我們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因此希望旺季不要太旺,淡季不淡,所以我們從今年開始進行預約售票。”杭侃坦言,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但如今的云岡石窟已經出現這一趨勢,“許多年輕人和深度游游客,會選擇在淡季游覽。”
基于這一發現,杭侃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分級評估、文化闡釋和有序開放的建議”,以滿足“文物保護”與“游客需求”這兩大文旅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
“云岡石窟的第12窟,是云岡石窟伎樂雕刻的代表,雕刻了西涼、龜茲、天竺以及中原地區的各種樂器,被稱為‘音樂窟’,很受游客歡迎,但是游客們卻聽不到它們的聲音。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系列冰箱貼,掃描上面的二維碼之后,就可以聽到對應樂器的聲音,還會解讀這些樂器的起源、演變,以及與絲綢之路之間關系,尤其受小朋友們喜愛。”杭侃表示,在如今的文創產品研發上,云岡石窟正以提供互動體驗為基礎,增強游客興趣,繪本、立體書等深受青少年游客喜愛的文創產品也成為景區的主打之作。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的利用要以保護為前提,實現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因此,建議對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分級評估,在評估各方面條件的基礎上,有序開放,這樣才能保證文化遺產的利用在合理范圍。”談及本次帶來的建議,杭侃表示,如今許多文物保護單位,甚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研究方面也有所缺乏,而一些自媒體對文物知識的傳播多存在錯誤與偏差,不利于文物價值的闡釋。因此,他認為,應當加強文物的價值闡釋,正確引導公眾,深化文化遺產資源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山西新聞網 記者 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