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安徽正以產業升級重構價值鏈條,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深入實施長三角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推動三省一市產業聯動、技術合作和資源共享,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記者 程晨
這里是合肥知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我身旁就是企業自主研發的透鏡外觀缺陷智能檢測儀,它可以用于光學鏡片的外觀質量檢測,不論是劃痕、印記還是鍍膜缺陷等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與傳統的人工目檢相比,它的檢測效率提高了3倍。
記者見到企業負責人時,他們團隊剛剛從上海光博會回到合肥,在這個光電行業的世界頂尖大會上,他們與創新合作伙伴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根據展會上的相關信息,確定了最新的產品研發方向。作為精密光學制造領域的高端智能設備制造商,企業成立以來,便一直與包括上海光機所在內的長三角多個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還與浙江、江蘇等供應商和客戶形成了精密光學制造的全產業鏈制造體系。
合肥知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總監 陳堅
從精密的光源、運動模組、各類探測器,還有一些非標的精密機械加工部件的供應商,很多都位于長三角地區,長三角的業務量占我們總業務量能達到30%-4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安徽牢記總書記囑托,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2024年全省累計開展產業鏈供需和要素對接活動999場,惠及企業2.34萬家。在池州,這家由江蘇轉移而來的半導體企業依托長三角產業鏈優勢,加強一體化科研攻關和產業協同,在科技資源共享、人才互認和產業鏈配套等方面得到當地一系列政策扶持,產品在光伏組件的細分賽道銷售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三。
安徽鉅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秘書 彭鳳鳴
圍繞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重點板塊,進一步對接長三角區域大市場,繼續深度融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快從實驗室原始創新到加速成果轉化。
加強區域聯動、推動產業升級。從2018年至今,企業所在的池州市引進滬蘇浙地區項目1097個、實際到位資金2856億元。
池州市發展改革委 總經濟師 羅小磊
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動能、最大紅利,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用足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勢能,以更高的標準干在實處。
不僅如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也讓超常規發展皖北有了更好的機遇、更好的條件、更大的可能。2024年,皖北地區借勢打造千億級零部件產業集群,全年項目投資總額達1.2萬億元。位于阜陽市潁東經開區的這家智能裝備零部件生產企業來自浙江寧波,主要生產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的兩成以上。發展勢頭良好的背后,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優質服務。相關部門不僅為企業招引技能人才,還招引產業鏈上游企業,一起來這里協作。
安徽普贏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總經理 彭懷清
給我們的感覺,不管是咱們物流,包括周邊配套,跟長三角這邊的周邊城市是一樣的。
安徽潁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園區運營負責人 王馳
我們積極幫助企業申請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干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今年是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的第四年,作為滬蘇浙城市對口幫扶的八個皖北城市之一,新年一開年,六安市就與上海市簽訂《利益共享機制協議》,在合作共建的六松現代產業園試點實施。
安徽六松現代產業園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綜合管理部部長 洪釗
由松江區政府那邊推薦落地到六安的項目,產生的稅收在兩地按比例進行分成,有利于兩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作共贏。
利益共享機制,有力推動來兩地產業融合的力度,一批優質企業從松江有序梯度轉移到六安。這家專為汽車生產攝像頭的企業就是其中之一,一條產線平均年產值就達一億元。
銥斯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設備技術工程師 李柏維
長三角布局汽車產業聚集在這個片區,目前這邊規劃了一共是7條產線,預計5月份,就會把攝像頭產線全體搬過來。
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2024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3.6%,在與滬蘇浙的深度耦合中構建起更具韌性的現代產業體系。未來,安徽還將繼續聚焦于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強化上下游產業鏈條的深度整合與無縫對接,加速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